南方地區園林樹木凍傷危害及預防措施
凍傷危害
一、凍傷。凍傷是0℃以下低溫使園林樹木組織內結冰引起的傷害,一般出現園林樹木落葉、枯梢甚至死亡的現象。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常出現在早春和晚秋。園林樹木對零攝氏度以下低溫的適應能力稱為抗凍性。對其主要表現如下所述:
1、芽是抗寒能力較弱的器官,花芽凍傷多發生在初春時期,因為頂花芽抗寒力較弱?;ㄑ渴軆龊?,內部變褐,初期芽鱗松散,后期芽不萌發,干縮枯死。
2、樹枝的凍傷與它的成熟度有關,成熟的樹枝在休眠期以形成層最抗寒,其次為皮層,木質部、髓部最不抗寒。因此,凍傷發生后,髓部、木質部先變色,凍傷嚴重時韌皮部才受傷,若形成層變色則表明樹枝失去了恢復能力。在生長期則與之相反,形成層抗寒力最差。由于幼樹在秋季水多時貪青徒長,樹枝不充實,易受凍傷,尤其是成熟不足的先端樹枝對嚴寒敏感,一般先發生凍傷,輕者髓部變色,重者樹枝脫水干縮甚至凍死。
多年生樹枝發生凍傷,常表現為樹皮局部凍傷,受凍部分開始時稍變色下陷,不易被發現。若用刀切開,會看到皮部變褐,以后逐漸干枯死亡,皮部裂開和脫落,但如果形成層沒有受凍則還可以恢復。
3、枝權或主枝基角部分進入休眠期較晚,輸導組織發育不好,易受凍傷。
枝權凍傷最初的表現是皮層或形成層變褐,隨后干枯凹陷,有的樹皮成塊凍壞,有的順著樹木主干垂直凍裂形成劈枝。主枝與樹干的夾角越小則凍傷越嚴重。
4、樹木主干受凍后形成縱裂,一般稱為“凍裂”,表現為樹皮成塊狀脫離木質部,或沿裂縫向外側卷折。
5、在一年中,根頸停止生長最遲,進入休眠期最晚,而開始活動和解除休眠又最早,所以在溫度驟然下降的情況下,根頸沒有經過很好的抗寒鍛煉,且近地表處溫度變化劇烈,容易導致根頸凍傷。根頸受凍后,樹皮先變色后干枯,對植株危害大。
根系沒有休眠期,所以根系比地下部分耐寒力差。須根活力在越冬期間明顯降低,耐寒力比生長季稍強。根系受凍后,皮層和木質部分離。一般粗根系比細根系耐寒力強,近地面的粗根會因地溫低而易受凍,新栽的樹或幼樹由于根系小而旺,易受凍傷,而大樹則相對抗寒。
為了防止凍傷的發生,在冬季或早春氣溫偏低時,應采取防寒措施。
A.首先要適地適樹,因地制宜地種植抗寒力強的樹種或品種,減少越冬防寒的工作量。
B.加強栽培管理,促進樹體內營養物質的貯備,提高抗寒性。
C.加強樹體保護,減少凍傷。如澆“凍水”和灌“春水”防寒;容易受凍的種類可采用全株培土、箍樹、根頸培土、涂白、樹木主干包草、搭風障等方法。受凍后恢復生長的樹,一般表現出生長不良,因此要加強管理,保證前期的水肥供應,對受凍傷樹體要晚剪和輕剪,明顯受凍枯死部分及時剪除。
二、干梢。干梢是指幼齡樹木因耐寒性不強而發生樹枝脫水、皺縮、干枯現象,有時也叫抽條或凍旱。防止干梢主要通過合理的水肥管理,促進樹枝健壯,防止徒長,增強其抗性。秋季新定植的不耐寒樹種和幼齡樹木,一般多采用埋土防寒,把苗木地上部分向北臥倒培土,植株大而不易臥倒的,在樹干北側培起60cm高的半月形土埋。
三、寒害。又稱冷害,是指0℃以上有時甚至接近20℃的低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。植物對零上低溫的適應性稱為抗冷性,寒害多發生在我國南方地區,該地區冬季常遭受冷空氣影響,造成強烈降溫,使植物產生傷害。它多發生在熱帶及亞熱帶植物上,如三葉橡膠在0℃以上低溫影響下,葉黃脫落。寒害主要是細胞內核酸、蛋白質代謝受到干擾,尤其在喜溫植物北移時,應考慮這一因素。
四、霜凍。霜凍是在生長季節里,由于溫度急劇下降至0℃甚至更低,空氣中的飽和水氣與樹體表面接觸,凝結成霜,使幼嫩組織或器官產生傷害的現象。其主要表現為闊葉樹嫩枝和葉片萎焉、變黑和死亡;針葉樹的葉片變紅和脫落;植株的花芽和花蕾變黑不能萌發。
一般可以推遲樹木的萌動期,避免早霜的危害。如利用藥劑和激素或在早春多次澆水,降低地溫,或樹干刷白使樹體減少對太陽能的吸收,都可以推遲樹木的萌動期;也可以改變小氣候條件,防霜護樹。
預防措施
總體來講,在一定范圍內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,可減少低溫傷害。
一、選擇抗寒植物種類或品種是根本措施。減少低溫危害首先要做到適地適樹,一般鄉土植物和經過馴化的外來植物種類和品種,具有較強的抗逆性,應是園林植物栽植的主要種類。新引進的植物,一定要經過試種,證明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抗寒性,才能推廣應用。處于邊緣分布區的樹種,選擇小氣候條件較好、沒有明顯冷空氣聚集的地方栽植,可以大大減少越冬防寒的工作量。在通常情況下,對低溫敏感的植物,應栽在通氣、排水良好的土壤里,以促進其根系生長,提高耐低溫的能力。
二、加強抗寒栽培,提高植物的抗性。加強栽培管理,有利于植株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。如春季加強肥水供應,合理應用排灌施肥技術,可以促進其新梢生長和葉片增大,提高光合作用效能;后期控制澆水,及時排澇,并適當施用磷鉀肥,有利于樹枝盡早結束生長,提高木質化程度,增加其抗寒性;夏季采取適當摘心,促進樹枝成熟,對減少低溫傷害有良好的效果。
三、改善小氣候條件,增加溫度、濕度的穩定性。通過相應的措施改善小氣候條件,減小植株的溫度變化,提高大氣濕度,促進空氣對流,防止冷空氣聚集,可以減輕低溫尤其是晚霜和凍旱危害。
1、林帶防治法??梢杂檬芎Τ潭容^輕的常綠針葉樹或抗性強的常綠闊葉樹營造防護林,可以提高大氣濕度,適用于對專類園(杜鵑、月桂、茶花等)的保護。
2、熏煙法。事先在園內每隔一定距離用稻稈、草類或鋸末等材料堆成發煙堆。根據當地氣象預報,于凌晨及時點火發煙,形成煙幕。熏煙能減少土壤熱量的輻射散發,同時煙粒吸收濕氣,使水汽凝結成液體放出熱量提高溫度,保護樹木。
3、噴水法。利用人工降雨或噴霧設備,在即將發生凍傷的黎明,向樹冠噴水,防止急劇降溫。
4、吹風法。在霜凍前利用大型吹風機增強空氣流通,將冷氣吹散,可以起到防霜效果。
(4)加強土壤管理和株體保護。一般情況下,采用澆凍水及春水防寒的措施。在凍前澆水,特別對常綠植物周圍的土壤澆水,保證植株在冬季有足夠的水分供應,防止凍旱有效。對植株培土(如月季、葡萄等)、束冠、涂白、包草,用腐葉土、泥炭鮮、鋸末等覆蓋樹盤,對常綠植物噴灑蠟制劑,可以預防或減少凍傷現象。